找到相关内容113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眼看人生:第五篇 善终

      八、杀害动物不得善终  《譬喻》上记载:  从前佛陀在祗园精舍讲经说法时,有一位很有钱的长者,住在通往精舍的路旁。他的财富多得很难计数,可是只有生了一个宝贝儿子。这个儿子长大后,二十岁时就结...有哲理的诗偈:(《譬喻》)   ’命如华果熟,常恐会零落,已生皆有苦,孰能致不死?  从初乐爱欲,可望入胞影,受形命如电,昼夜流难止。  是身为死物,精神无形,作命死复生,罪主不败亡。  始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1839378.html
  • 《大方便佛报恩》翻译时代考

    佛经第九,3,76b)“佛重为说四谛八解之要,寻时即得阿罗汉道。”(西晋法炬共法立译《譬喻》卷2,明哲品第十四,4,587c)“离垢目长者子五千营从,皆发无上正真道意,寻时逮得,不起法忍。”(西晋...  撰集百缘经   5   18   生经   5   19   西   晋   普曜经   6   35   譬喻   6   28   东晋   佛说长阿含   18   142   北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0441366.html
  • 古印度佛教的参学游行

    偷盗、忍耐、离欲),摆脱生死,获得解脱。《譬喻·明哲品第十四》云:“昔有梵志,其年二十,天才自然,事无大小,过目则能。自以聪哲而自誓曰:‘天下技术要当尽知,一...。   (2)《别译杂阿含》卷第五。   (3)尔时,盘头城有十六万八千大比丘众。提舍比丘、骞茶比丘,于大众中上升虚空,身出水火,现诸神变,而为大众说微妙。尔时,如来默自念言:“今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2142151.html
  • 西晋佛教

    284)译出《修行道地》七卷(现存)等,乘也曾参加笔受。 与法护同时的,有法炬、法立两人,在惠、怀二帝时合译出《楼炭经》六卷、《譬喻》四卷和《佛说诸德福田》一卷(均现存)。 在...优婆塞聂承远、聂道真父子,他们都长于梵学。承远明练有才,对于法护译经文多所参正,并担任笔受。他后来在惠帝时(290— 306)自译《超日明三昧》二卷和《越难经》一卷二部(现存)。其中《超日明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5343552.html
  • 两晋南北朝时期佛经的传译与译师介绍

    譬喻部类。  6.沙门法立,与法炬共译出《譬喻》、《福田》等经典。  7.竺佛念部份,参考《开元录》卷四,僧伽跋澄、昙摩难提、僧伽提婆部份,参考《开元录》卷三,道安法师部份,参阅《梁?高僧传》卷...奠定了中国佛教宗派理论发展及教义基础,以下就当时的翻译作品说明如下:  一、四部《阿含》翻译完成,声闻四谛八正道等教法甚为完备,解脱道迹可资依凭。  二、姚秦时代,鸠摩罗什三藏法师及其弟子,翻译讲说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5545452.html
  • 脱去臭皮囊——摘自《红尘觉悟》

    出于人对生命、对人生的强烈眷恋和信念。那么佛门僧侣以火爽身,化为灰烬,岂非断了自己的再生之路佛家的目的正在于此。 佛经《譬喻》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。佛陀释迦牟尼弘法至拘萨罗国首都舍卫城,一天,住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3148521.html
  • 佛教的德育原理

    点点滴滴,说出宇宙万事万物的大道理来。在其他的经典中,佛陀也是善用譬喻的,例如在《涅槃》中就有这样的记载:佛陀趁着弟子在帮他理发的时候,教导他入了四禅天。在《譬喻》中也有这样的故事:佛陀和弟子走在...。如地,悉是一切树木所生之本也。”在《佛遗教》中佛告诉找们:“心有定故,能知万象生灭之。”也只有戒、定之后,才能“皆悉了达诸法实相,自性平等,犹如虚空,又于一中,了一切,无分别智,长现在前。”...

    杨永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2853659.html
  • 譬喻师》的源流

    论经》时有时把颂译成了散文,使人看不出它的出处,因此未能明显地表示它与《》的渊源关系。   《》又名昙鉢偈,二卷,吴维只难等译,就是《譬喻》中三十九品的,有七百五十二偈,现存...分别论者以为是爱尽,而譬喻师则认定是业惑尽。道谛,婆娑师认为是学无学,分别论者以为是八正道,而譬喻师则认定是止观。可见譬喻师所讲的四谛是有重点的,其源来自《》,因为《》所讲的四谛也是有重点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4054165.html
  • 印度小乘的新发展

    东部也有,影响佛教发展较大的还有经部。  一、经部与《成实论》  按玄奘传说,经部原出于说一切有部的譬喻师,它的创始人“根本经师”拘摩罗多(童受)也是譬喻师的著名开创者。譬喻师是用寓言故事解释佛经的法师,像有部四大论师中的法救撰《譬喻》,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。拘摩罗多原在北印■叉尸罗(巴基斯但拉瓦尔品第附近)弘法,据说他作为北方一大家,与东方之马鸣、南方之提婆、西方之龙树齐名,在3世纪的佛教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52155488.html
  • 佛陀的教育方法与理想

    愚夫了知真理,故起大悲心一(大乘菩萨),佛陀的教育是以慈悲为出发点的。佛陀的全悲平等无缘,所以他在教学上能发出无限的教育爱,真正做到有敦无类,诲人不倦。  大宝积经和譬喻分别记载了佛陀为八岁聪慧...或闻到佛陀身上的芳香而生起信心。网明菩萨中有许多记载。  佛陀善用通俗易懂的方式,深入浅出,将自已亲证的智慧结晶浓缩成最生动优美的诗偈、譬喻传授给弟子。如百喻经中记载佛陀一连举用了九十八个精彩的譬喻...

    明 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2164633.html